工作上
他是怀揣科研理想的“海归青椒”
和同学们的相处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是学生眼里最亲切的“优秀班主任”
而大多数时候
他是清华园中最普通的身影
带着八十年代青年身上沉淀的
满腔热血与坚韧意志
身姿挺拔得像一棵伫立着的白杨树
骑上单车
如风一般穿梭在光影浮动的林荫路间
像极了十七八岁的青葱少年
在国外深耕科研领域十年后,李杨选择了回国。
专心科研,两点一线——在申请成为班主任之前,精仪系副教授李杨的生活极其简单而又非常规律。在近十人的课题组里,他热心承担了诸多科研内外的事务。繁忙的科研工作并没有熄灭李杨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他总觉得内心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觉得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他响应精仪系的号召,报名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我之前并没有在清华上过学,所以只对清华的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设想,实际接触以后,我发现他们都特别有朝气、有活力。”李杨说道。
让李杨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是,在他刚接手精仪系九字班时,班里的同学没有人因为考入清华而高枕无忧,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平时,每个班都会自发组织集体自习,也会在通宵军训拉练后前往二校门与操场奔跑、呐喊,迎接新一天的朝阳。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同学不得不居家线上学习,但大家仍旧坚持在家自习,还会打卡发到班级群里。“同学们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精神作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看到他们朝气蓬勃地生活、学习,也让我对班主任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李杨说。
精92-93班会
“班主任要尽全力去创造条件,去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兴趣,让他们把自己的能力与对兴趣的热爱发挥到极致。”李杨说道:“我们班有56个学生,在我的眼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基于这样的理念,李杨怀揣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与初心”的想法帮助每一位同学。尽管教学和科研工作异常繁重,但是李杨对同学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经常与班级里的同学“约饭”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在交谈中了解同学们的初心与梦想,开解他们的迷茫与彷徨。此外,他还经常与同学们同进同出,或是相约食堂,或是汇聚操场;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实践,想方设法地从内心上“贴近”每一位同学。在此过程中,他也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的不同——在优秀、自律以及集体主义的共性之外,是追求个性、独立的差异化个体。
曾经的李杨,很少会因为自己的事情麻烦别人。然而,一次意外改变了他。在国外孤身一人攻读博士学位时,一场车祸导致他右腿小腿骨裂。为了不给国内的亲友添麻烦,他当时并没有把这个情况告诉国内的亲友。然而,让当时举目无亲的他颇感意外的是,国外的老师们、同学们和朋友们知道了他的情况后,都热心地为他提供搭车、买菜、送诊等帮助。在他人的帮助下度过了半年的时间,很多事情都让李杨备受感动,也让他思考:“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你得到了别人的关爱,你也会去关爱别人,而这样的关爱在给予的时候是不求回报的,无论是对待身边的人还是面向社会大众。”
在成为班主任后,李杨也身体力行地以这样的行为准则对待每一位同学。面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李杨就从大一开始安排同学在自己的课题组做研究、定期相约运动,通过一对一沟通与一起做锻炼的方式来建立同学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他还在同学准备考研时帮助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在李杨的帮助下,同学重拾了信心,生活与学业都走上了正轨。
2021教师节聚餐合影
在得到同学们积极正面的反馈后,李杨感觉到心中那团火烧得更加旺盛。“成为班主任后,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他感慨道。这样的燃烧不是消耗,而是一种持续性的相互激励与共同进步。精仪系九字班同学们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与青春活力也化为了李杨前进道路上的源源动力。在担任班主任的四年里,校先进班集体、校甲级团支部、校优良学风班、校优秀党课小组等多项校级集体荣誉接踵而至,也成为他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注脚。
●
●
●
来源|清华大学主页“清华映像”栏目
文字 | 胡思凡
图片设计 | 李娜
排版|韩文榕
编辑|孙东临
★
精
彩
回
顾
★
原标题:《炽热燃烧!一名清华“青椒”心中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