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全球独家】刘红雁,不懈努力39年,攀登艺术高峰——用更多精品剧目回报观众

天津北方网讯:1984年,10岁的刘红雁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现天津市艺术学校)学习河北梆子。39年来,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从戏曲“小白”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2018年还被评为京津冀河北梆子新时期十大名旦。“天津这座‘曲艺之乡’用文化沃土滋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会不懈努力,精心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来回报热爱支持我的广大天津观众。”刘红雁说。

机缘巧合 步入梨园


(资料图)

刘红雁的父亲是一名军人。父亲转业后,刘红雁跟随父母从河北省廊坊市来到了天津。“当时看我们家的情况,父亲是工科,母亲是政工,跟戏曲一点边儿都沾不上。谁能想到,我和姐姐都走上了戏曲的道路。”刘红雁笑着说,之所以能入行并取得今天的成就,都得益于天津这座城市。

1984年,天津市戏曲学校到刘红雁姐姐所在的小学挑选学生,当时挑中了刘红雁的姐姐。“姐姐参加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因为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不安全,母亲就把我也一同带去了。”可没想到在面试现场,老师也看上了姐姐旁边的刘红雁。当时抱着重在参与的想法,刘红雁的母亲让她跟着姐姐也一起参加面试。经过一轮轮面试,刘红雁和姐姐从上千名孩子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终十几人的集训班。“其实最开始,我并不想去学戏,父母也犹豫。可是经过五六轮的面试,一路过关斩将,一下子把自己不服输的劲儿调动起来了。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学出个样来。”刘红雁说。就这样,刘红雁和姐姐一起进入了天津市戏曲学校,学习河北梆子。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入学后,刘红雁在学校集中住宿。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练功。一上午的剧目课,下午又要连续上四节文化课,晚上九点前是晚自习时间。

“很多同学睡觉时,两条腿疼得翻不了身。”刘红雁回忆说,尽管如此,她牢记老师的叮嘱“要想人前显贵,必先背后受罪”。熄灯铃响,她仍坚持在练功房吊腿、劈叉、练习形体动作,“我当时就一个想法,既然做,就一定做到最好”。

由于刘红雁声音条件好、形象好,加之后天努力,成为梆子班里青衣组的重点培养对象,经常跟着乐队排练。然而不出一年,由于嗓子疲劳过度,刘红雁突然发不出声了。“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说我不能唱了。当时我整个人都傻了。”刘红雁回忆。也是由于这次的变故,让刘红雁因祸得福。由于失声,让刘红雁转到了主攻肢体和形态表演的花旦组,用三年时间专注基本功的练习,打下了花旦表演的坚实基础。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红雁少年时付出的艰苦努力,为她今后的戏剧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功底。那个年代,很多学戏曲的演员转行当演员,毕业时,刘红雁也得到了影视导演的青睐,可以去北京发展。“我当时就拒绝了,我吃了那么多年的苦练出来,一定要站上戏曲舞台,告诉别人,我能行。”1991年毕业后,她进入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荀韵卫调” 首开先河

百余年前,京津戏台实行梆子京剧“两下锅”的演法,许多旦角演员既唱梆子,也唱京剧,这些前辈演员在优势互补中得到充实、完善,逐渐形成小旦、花旦、闺门旦、泼辣旦兼演的格局,有意无意地淡化了流派概念。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起初就是在天津唱梆子,后来才到北京改唱京剧,并把当初所学的一批梆子剧目翻改成京剧,唱红各地。“当时我最崇拜的是荀慧生先生,梦想像先生一样,将京剧与梆子的优势结合到一起。”刘红雁说。

2002年,刘红雁有幸在北京见到荀慧生先生的亲传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我和师父一见如故。”回忆起和孙毓敏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刘红雁的兴奋之情仍溢于言表。“师父性格直来直去,非常爽朗。当时就问我,你如果当我的徒弟,是为了我的名,还是为了学真本事。”性格相仿的刘红雁不假思索地说:“我都要。”让孙毓敏当即就决定收下这个徒弟。“师父心中永远装着相对小众的地方戏,她希望通过她的力量,提携地方戏曲演员,让地方戏曲也能有更广阔的市场。”刘红雁说。2003年,刘红雁正式跨界投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门下。在表演上,尤其是在“荀派”的表演风格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表演技巧方面她深得恩师的多年授艺,尝试将京剧荀派艺术糅化到自己的演出实践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演出的《金玉奴》,形体表演采用京剧荀派的韵律,而唱法承袭前辈名家的卫派梆子风格,首开梆子花旦别具特色的“荀韵卫调”先河,使古老的河北梆子肌体里增添了新鲜血液。

感恩天津 回报观众

刘红雁“跨界学荀”,既是对历史的传承,同时也肩负起对未来的开创,为河北梆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孙毓敏的指导下,她把荀派的“以神带韵、以情带声、以意带动”结合自身,把花旦行当的美、魅、脆、帅、娇、憨,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富有新意,给河北梆子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新鲜感。

刘红雁不断坚持创新,除了孙毓敏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也得益于天津这片文化沃土的滋养。“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得益于天津观众的包容。天津是‘曲艺之乡’,观众懂戏,尊重演员。我把荀派佳作移植到河北梆子的舞台上,赢来了很多戏迷的热捧,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刘红雁说。

“荀派”当前在河北梆子院团中,刘红雁占领了领军地位,可她不满足现状,在一次演出中,偶然发现了河北的名家韩建华唱功颇有功力,便多次驱车数百里登门求艺。2021年,刘红雁在恩师孙毓敏的促成下,又正式拜在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刘俊英门下,将地方戏曲继续发扬光大。

“在戏曲界,我有两位德高望重的师父。她们不但有精湛的艺术,更有博大的胸怀,为了戏曲的发展,剧种、流派的传承和后辈的进步,默默奉献。今后我不但要好好学习她们的艺术精髓,更要学习她们的高尚品格。把每一次演出都当做一次新的起点,精心创作更多的精品剧目,来回报热爱支持我的广大天津观众。”刘红雁说。(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