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东南州岑巩县思州石砚传承基地的非遗工坊内,周永平举起一块冒着金星的砚胚仔细端详,稍作思索后,将砚胚置于木砧上,或铲、或削……一条飞龙雏形渐显。
黔东南州岑巩县是思州石砚艺术之乡,今年54岁的周永平是思州石砚制作工艺的州级传承人。
看着周永平认真的模样,谁也想不到20多年前的他曾走上一条不归路。
(资料图)
周永平
2006年,周永平因误入歧途被判刑入狱服刑,女友提出分手,父亲因病去世,接连的打击令他一蹶不振,一度消极改造。
本着“改造一个罪犯,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稳定一方平安”的目的,凯里监狱时常密切关注罪犯的心理状态。在发现了周永平的反常表现后,凯里监狱专门成立由监区与教育改造科、服刑指导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主动找他谈心谈话,积极开展亲情帮教和心理疏导,因材施教开出教育矫治“良方”。
通过与周永平的谈话,民警偶然得知他有雕刻特长,“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雕刻、绘画等创作活动,需要长时间构思,创作过程中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就要求服刑人员平时要大量进行阅读、思考,丰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构思出一个既有意义又具观赏性的作品。”凯里监狱心理矫治中心副主任杨恒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的雕琢或反复勾勒能起到磨炼性格、重塑心性的作用。“练习创作过程中通过更加细致的观察能够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了解事物、进一步锻炼其思维逻辑的能力,同时起到更好地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
周永平在凯里监狱内创作的石砚作品。凯里监狱供图
工作小组及时为周永平在监内的雕刻学习提供相关书籍、雕刻材料和创作工具,并和他一起制定改造和创作计划,鼓励他重建自信心和成就感。
年复一年的刻苦钻研,有了新追求的周永平开始积极面对生活。
2014年6月,他的作品《九龙戏珠》和《思州砚》在全国监狱系统“放飞梦想重塑新生”服刑人员文化艺术系列活动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不仅雕刻技艺突飞猛进,他也一步步重塑起对未来的信心,更加积极改造。
周永平狱内作品所获奖项
“我要更加努力学习,踏实改造,以后要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像警官们帮助我那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周永平对一直关心他的警官说。获奖后,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深深理解到了警官的良苦用心。
在凯里监狱充满真情的教育改造下,周永平最终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回到社会后,周永平继续深耕石砚雕刻,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传承发扬思州石砚雕刻技艺,于今年被评为黔东南州思州石砚制作工艺的州级传承人。还与凯里监狱达成合作,接纳刑释人员就业并无偿传授雕刻技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更多人迷途知返。
教育改造是监狱的中心工作,发挥教育改造的积极作用是提升监狱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失足青年”到非遗传承人,周永平的蜕变正是凯里监狱坚持以文育人的缩影之一。
凯里监狱服刑人员绘画作品。凯里监狱供图
凯里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伍凯介绍,凯里监狱始终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通过做好服刑人员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等工作,着力提高以文育人质效,不断提升监狱教育改造质量,把罪犯培养成守法公民,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凯里监狱各监区成立绘画、书法、文艺等各类兴趣小组10余个,设立了5个文化教育班级,179名服刑人员参加文化教育。下一步还计划探索成立“舞龙舞狮队”“侗族大歌合唱队”“芦笙队”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兴趣小组,进一步发挥文化艺术的力量,帮助服刑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法治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编辑 王小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