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金梆题名 粉墨人生——三个戏曲少年的自我找寻

台上台下,红火塌火,兴旺寂灭,台上角色的命运早已成为注定,大幕一开故事就要演下去,但帷幕落下,霸王便不是霸王,浅吟轻唱的又是谁?


(资料图片)

拨开戏曲厚重的外衣是一张张青涩而稚嫩的脸,褪去浓重的油彩后是一段段与命运周旋的自我追寻。

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运。无论如何,不管喜欢、被迫、随遇而安,想演便演了,演了便坚持下去吧……

小大人

“要不喜欢谁坚持得下去” 

“一、二、走!”

“后面的,力度呢?”

师傅的口号打破了保定艺校的宁静,排练厅内,晨曦下的地毯泛起微微红光。小泽子系紧束腰,眼神坚定,在师傅的口令下踢腿、收腿,一次又一次。

每一组练习结束,所有人都撑着膝盖,喘着粗气,早功训练是一天里面强度最高的。但当师傅的准备声再次落下,踢腿声仍有力。

早功——这是属于每一个练习戏曲孩子独有的“汗水的浪漫”。

上午是练功的时间,而下午便是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艺校的假期少得可怜,除了节假日,每月只能回家一次,这里的作息等同于他们的生活。

马上入伏的保定气温已经飙升至35度,而孩子们的教室由于装修还没有安装空调,正赶上数学自习课,燥热的环境已让不少孩子困意沉沉,小泽子却还在聚精会神地刷着练习题。

虽然才六年级,离改变人生的高考似乎还很远,但老师每天的重复让他知道,对于艺校的孩子来说,想要进入中戏、国戏这样的顶级院校,文化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未来的憧憬让他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沉稳。

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在同龄人中成为第一个穿上了戏服的人,小小鸭舌帽变成了精致的头饰,手里的树枝变成了钢刀,他成了学校里演武生的好手。

或许是饰演武生影响,无论何时,12岁的小泽子眼神都格外坚毅,有力量,这让他一直是班里的“小大哥”。

课间玩闹时,同学们都跟着他,希望能得到“大哥”奖赏,课余时间,他也乐于牺牲自己的休息,去帮助小伙伴精进动作。

练习《三岔口》的小泽子

这天晚上,小泽子早早来到排练厅,让师兄帮忙穿戴行头。

原来就在几天后,保定艺校将受邀前往关汉卿大剧院演出,对于演出哪一部戏,学校老师却有了不同的意见:是表演更具有表现力的武戏《三岔口》还是娓娓道来的文戏《王宝钏》。

一直以来,造型帅气,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武戏更受普通观众的欢迎,年龄更小的两位小朋友出演一定会更得观众喜欢,似乎这次表演《三岔口》是更好的选择。

但看着为了演好《王宝钏》排练已久的高年级同学,一向当仁不让的小泽子却犹豫了。

6月16日,最后一天联排,将决定最终哪部戏上场,小泽子全副武装,站到了排练台上。

起势、挥刀、格挡、跳跃,表面轻松的动作却是他一年内每日苦练的功夫,他太了解演好一个角色需要付出多少了,这个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角色付出过数不尽的汗水甚至是鲜血。

“我以后机会还很多”

这是他排练结束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脱掉戏服后,小泽子早早回到宿舍洗漱睡去。

三天后,关汉卿大剧院,一月一次的戏曲表演吸引着全保定的戏迷。

小泽子站在后台一侧,看着舞台上表演的师兄,听着悠扬婉转的戏腔。

师兄表演中场,他自然承担起了送水帮忙的任务,还不忘和他打趣,看着喘着粗气的演员们,他也笑了。

第二幕开场,师兄应声而去,他却留在昏暗的后台,小泽子似乎有些后悔,有些失落。

但这一刻,武生的担当,他懂了。

木棉花

"既然来了就好好学吧,选择了一件事就得把它做好。"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13岁时,刘佳蕊随父母工作调动从霸州来到保定,转入保定艺校学习河北梆子,这是在政策和成绩双方面考虑下,父母做出的决定。

从佳蕊踏入校门那一刻起,“插班生”这个身份带来压力与质疑便落在了她的肩上。

“咱们艺校这么多年来,很少接收‘半路出家’的,你要是不想拖后腿,就得想办法把基本功跟上”,这是入学后让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专业课堂上,同学们一字排开听着老师讲解握刀的手法和要领。看似随意的站位,实际也有着严格的规矩,越往中间,说明老师越重视,率先成为穿上戏服的“角儿”机率越大。

佳蕊虽然站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依然睁大眼睛为看清老师指尖的细节,也许是正午的阳光太过刺眼,眼眸映出的点滴晶莹好似折射着她对未来的憧憬。

本学期第一次专业考核如期而至,同学们在老师的口令下依次进行侧手翻、腾空翻,刘佳蕊在三次尝试后依旧没有成功完成腾空翻,重重地摔到了保护垫上。

“你的腰部发力位置还是不对,不调整的话永远翻不过去” 老师对佳蕊说道。

学生名单上多了一个大大的红圈,这也意味着她将无法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下一阶段的身段训练。

艺校的竞争是激烈的,稍有闪失就会一落千丈,她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半天的文化课学习、半天的专业训练加上晚自习,孩子们像一颗颗转动的陀螺往返于排练室和教室之间。刘佳蕊要想办法挤出时间练习基本功就得比别人早到,比别人晚走。

“别人练一遍我练十遍二十遍,谈热爱什么的话就太空洞了,我只是要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我一定能把我选择的事情做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排练室时,她已经在此练习许久,傍晚下课后最后一抹夕阳照进教室,本应是吃饭时间,她仍刷着课上的习题。

“日出而学 日落而息”这样的早晨和傍晚经历过多少次刘佳蕊已经记不清了。

单独练习基本功,就没有老师的引导和保护,跌打损伤成了家常便饭。

午休时,刘佳蕊熟练地从包里拿出膏药贴在新伤处,如此折磨下,这位刚刚初三的姑娘从没有一次喊累喊疼过。

6月中旬迎来了初三学年的结业考核,短短十分钟的考核里将决定这一波同学们的分班情况及《樊江关》的选角名额。

站定、提气、助跑、腾空,佳蕊像一只轻盈的海燕在空中尽情地舒展。这一次的她,翻花、落地,成功亮相。

佳蕊不仅跟上了大部队,还进入了《樊江关》角色最后的选拔。

周六,《樊江关》角色最终选拔的前夜,排练室的大门半掩着,透出微弱的光。

“我实在紧张得睡不着觉,不如再来练一练。一练起来心就静下来了,紧张和顾虑也就消失了。”她给同宿舍的同学发微信道。

敲门声响起,原来佳蕊特意请来学校小有名气的师哥,来帮助她这个手法生疏的化妆小白上妆。

上妆的步骤周密严谨,整体性很强,整个过程至少一小时,顺序、手法都不能有半点闪失,不然只能卸掉重新开始。

拍底色,打面红,定妆

画眉眼

画嘴唇

勒头

“贴片子”,戴网子

榆树皮刮下来的胶与头发混合在一起的饰物叫“片子”

包水纱,戴泡子、顶花、偏凤

十几道工序后,表演妆才算是“扮上了”

化妆的师哥把门悄悄掩上,偌大的排练室内只有佳蕊一人。

旋转腾空、携剑起舞,夜色静谧,唯听见唱腔在夜空中颤动,时而逼近时而辽远,柔和而又铿锵。

挥剑,是与影子的周旋,浅唱,是对自己的倾诉。

无论第二天结果如何,佳蕊知道在这一夜,排练室是她一个人的舞台,是她对自己的一场汇报演出。

刘佳蕊说她当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樊江关》选角儿定了是她。

能站在关汉卿大剧院的台上,手里的雁翎刀锋芒逼人,听见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多骄傲呀!

“也许这不只是梦呢”佳蕊捋了捋弯刀的流苏笑道,“我相信周五晚上做的梦可以成真的”。

通宵达旦的身影还在细抠握剑的指法变化,晨曦已然透过两扇小小的窗户照亮屋内的昏暗,自古功夫不负有心人,迎接佳蕊的必将是崭新而美好的明天。

青藤生花

“唱戏从小就是自己的爱好”

精致的妆容是走上舞台的第一课。今年17岁的叶孝理在小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保定艺校。作为学校里的老大哥,不仅是公认的“大青衣”更是化戏曲妆的一把好手。

鲜艳的彩粉、各色的涂料、精致的饰品、复杂的工具,当这一切在融合中相互碰撞出火花,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戏曲妆容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6.10日,河北省直隶总督署景区举办“戏曲进景区”活动,叶孝理和他的拿手戏曲《蝴蝶杯》代表艺校登场,带给观众们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一袭白衣出尘世间,好比西施女姑苏台现,哭啼啼又好似昭君和番”。

叶孝理创造了一个朴实、机智、庄重而又深情的胡凤莲。

舞台上,叶孝理在聚光灯的照耀下自信、从容,生活中,他乐观,阳光。学校里,他是老师口中的“英才”,同学信任的师哥。

脱下戏服,生活中的叶孝理为人友善,总慷慨的把自己上台的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保证师弟师妹们在舞台应对突发事件时有更好的准备。

但平日里乐观的他,也曾有过深藏在内心的一份迷茫,一份向往着武戏的憧憬。

泛黄的日光洒进舞蹈教室,几位学习刀马旦的女生正在练习舞刀,孝理坐在教室角落摆弄着用来捆束头发的绑带。

他呆呆地看了她们一会,眼神微凝,几位女生都可以唱演激烈的武戏,为何师老师却偏偏要自己唱青衣。

孝理也曾尝试过自己练习武戏,但无奈动作标准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唱青衣,他是全校数一数二的角色,唱武生,他甚至不如师弟们的水准。

孝理是理性的,他深知,戏曲很多时候是“老天爷赏饭吃”一个人的音色、音域、神情、动作……往往决定了他适合什么样的角色,能演好什么样的角色。

戏有文武之分,但没有贵贱之分,坚定的选择自己的路,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这个少年郎应该坚守的本分。

不久后,孝理凭借饰演《算粮》中王宝钏一角色再次赢得了到关汉卿大剧院表演的机会。

后台,他依旧熟练地化妆,佩戴。听说师弟把这次登台的机会让给了他,还不忘打趣道“好好练,以后带你上国家大剧院唱去”。如今的他更多了一份对自己角色的认可,显得更加自信了。

恢弘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悠扬的曲调伴着阵阵观众的惊呼或欢笑声在剧场内回响。

较之过往的热闹与辉煌,如今听戏的是垂垂老者,唱戏的是风华青年,这便是当下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台下客来往,少见新面孔,台上人经年,已是独当一面。

梆子声起,苍凉激越,少年们在寻找着角色,又何尝不是寻找人生,寻找自我?

人生如戏,哪里的梆子声响,哪里就是一方异彩纷呈的舞台,哪里就上演着或喜或悲,千姿万态的人生大戏。

指导老师:丰瑞

摄影:李斯宁,陈嘉琦,高裕轩,刘骏

文案:李斯宁,陈嘉琦

排版:刘骏

策划:高裕轩

特别鸣谢:保定艺术学校

标签:

推荐阅读